向可见的未来提八个问题
如一张桌布(上篇)所述,回溯办公空间的演进,可以发现它一直由信息的生产传递模式以及信息类型的变革驱动,而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基于这个逻辑、基于信息再次革命的背景环境,我们不禁要思考,面对更加庞大和智能的信息综合体,我们对办公空间设计的答案还会和五十年前一样吗?于是,提出了以下八个可能的假设与问题,与大家一起畅想可见的未来,办公空间设计将走向何处。
最小的办公单元是什么?
一方面,信息产生的方式从历史上的单向输入,转变成了人的协同与人机的交互,传统工具不再是信息产生的主要场所。另一方面,我们不断的创造着像移动设备这样的,作为身体延展的移动式触媒。那么作为办公空间核心的最小办公基本单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不要小看这一变化,将它乘以劳动力数量之后足以变革一切。
是墙还是屏幕?
我们获取信息的界面从静态的纸张转变为有限的屏幕,继而又转变为相对无线的大面积显示屏,其尺度之大足以开始承载空间的分隔。在我们实际设计的案例中,已经尝试了大量的使用屏幕代替传统意义上“墙”的隔断形式,并为办公空间带去了更多的氛围与展示可变性。在未来,这种界面的变化将如何影响人在空间中对于信息获取的行为,继而影响相应的空间形态与功能?
我在的地方就是办公空间
移动办公已经成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每个人都成为一个信息处理器,移动设备成为与人体连接、密不可分的触媒,理论上任何一个包括卫生间在内的空间,都可以通过space = office + x的方式转化成办公空间。然而,仅仅从用户作为行为主体的角度出发是远远不够的,当我们自上而下的从城市维度出发看待这一转变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变化?
早在上个世纪,著名学者,MIT Media Lab Smart Cities项目创建者William Mitchell就曾经在他的“City of Bits”中对此有过假设和预言。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多重功能空间将如何被有效的规划指导、合理的分配在我们的城市当中,产权的功能属性是否最终将被其空间的使用属性重新定义?
站着别趴下:释放心中的猛兽
如果你还记得,我们在前文中提到过人类最早的办公形态是站立式的。我们可以大胆的假设,静态式与坐式的办公形式不是起点也不会是终点。那么下一种成为办公空间主导的工作形态将会是什么?我们的团队已经在众多当代办公空间设计实践了“站立式办公的复兴”,但这看起来远远不够。我们将如何打破封闭的枷锁、释放心中向往自然的猛兽?
近乎无限生长的可能
在如今与订单型的公司业务相比,平台型的公司业务显然受到了更多的资本与技术层面的支持。这使得办公空间不得不开始面对一个在历史上从未真正出现过的问题——如何应对一个在1年内扩大10倍规模的公司所需要的工作空间?
通过设计实践我们的团队发现,以场景化的办公家具组合作为基本单元、且有着严格而实时的使用效率分析的”办公综合体”,可以让问题得到初步的解决。但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化的支持相对无限而快速地生长,仍旧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办公空间设计的攻坚问题。
机器:“请给我一个自己的办公室”
抛开AI与机器人的话题不谈,看似已经虚拟化的信息化传递,其背后是大量的服务器、计算机与信息传送设备的布局,越虚拟就越实体是一个恒定的能量趋势,办公空间将不仅为人服务,也将为实体信息服务,该如何为这些软性的基础设施设计属于他们的办公空间?人性化、空气、阳光都不在是这一需求下的设计衡量标准,安全性、耐久度、容错率将成为新的设计规范。
请给我设计一个看不见的办公空间
面向企业的服务将成为中国互联网下半场的主旋律,而产业互联网将对办公空间的变革提出一个更具有颠覆性的要求:看不见的虚拟协同工作空间与平台。我们只要简单的对比当下的线上协同合作应用,便可发现其产品逻辑与模块之间的关系,与办公空间是那么的相似。而这一切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还未能从这些冰冷的界面中感知到空间设计人性化、氛围化的一面,同时还必须认识到问题的严肃性:过去几百年空间设计师所积累的知识体系几乎都无法被应用到这一全新的场景与需求下。
生物化组织的空间层级
只要办公空间需要被组织,就意味着它必须满足组织架构的层级逻辑。将下图的这些公司和他们的总部大楼一一做对比,你将会发现组织架构简直就是空间设计那只“看不见的手”。那么如果图中所有的组织形式不在被固化,而是不断的发生快速迭代,办公空间的设计将如何应对?
当下已现雏形的全新动态组织架构有很多,例如去中心化、生物化、自组织等,对于这些,现有经验下的设计方式将面对巨大的挑战与变革。我们的设计团队开始探索一种全新的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办公空间被定义成一座城市,每一个区域可以自由的生长、变化和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