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olution of Office Spaces
Offic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办公室,是一个有趣的空间物种。你一定对它足够的熟悉,但在我们看来,你也一定对它足够的陌生,不信你尝试着回答一下这几个问题:
- 人是从一开始就坐着办公吗?
- 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关在一个采光和通风都封闭的办公空间里?
- 在办公家具出现前,办公空间里都有些什么呢?
之所以说Office有趣,是因为它的发展历程。它源自于誊写书稿祷词的一张桌布,发展成当下一种遍布城市的规划、建筑与室内功能类型,经历了八个世纪时间跨度的演变,这种演变可以被总结为evolution(演变)和revolution(变革)之间相互交替的一种变奏。在多数时候,它随着生产力的精益化提升而不断的产生着持续的“演变”,而在少数的历史节点上,它顺应了技术的每一次“革命”并被迫做出变革。
当下,我们很容易将Office定义为一个很多人聚集在一个空间中并提供生产力的形态,然而在初始阶段,这种空间形态发展的驱动力却来自于人们对于“信息”处理的需求,信息的传递、生产和创造的变革不断的对Office这一空间形态提出新的需求。
我们试图通过“信息”的维度,去梳理每一次“变革”背后的发展原因,以及它对于办公空间的产生的本质影响。然后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去畅想和假设,眼下的技术变革在可见的未来将如何改变办公空间设计。
Office 1.0诞生版
信息的传递:桌布和站立式抄书
办公空间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中世纪的修道院,当时具有很高社会地位的修道士基于信息传递的需要,创造了最原始的办公空间,用以传抄和翻译古典书籍,沿袭和保护历史文化。在教堂里一个安静的地方,摆上一张桌子和书籍,便开始研究和誊写书稿祷词。办公这个词最早的英文是Bureau,出现于13世纪,来自于拉丁语的Burra,专指桌子和书之前的那张粗糙的桌布。不要小看这张桌布,正是因为有了它,才有了为信息传递提供可能的一个物理载体,继而形成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便是Office的雏形。
有趣的是,当下经常被提倡的站立式办公,恰恰是最早期办公雏形初现的时候,人们常用的书写方式。
随着中世纪社会在13世纪发生改变,学院派哲学诞生,哲学与信仰分离。此时,学校和大学的建立、学术中心的产生和大量书本的需求推动了更多信息传递场所的建立,人们需要更多的空间去抄写、去传递信息,对“办公空间”的需求也日益加大。与此同时,职业作家的出现是形成独立办公空间雏形的主要原因。
Office 2.0版
信息的独立产生:计算和思考研究
文艺复兴时期,创新精神带来了巨大的手工业、技术、贸易和教育的改进,催生了更多的行政、法律与政府义务,随之而来出现了会计、银行家、律师等职业,记账的商业活动、书面信函、计算和估算等行为也逐渐增多。相应的,信息传递的工具也变成了羽毛笔、墨、纸张、算盘、测量仪和封腊等。由此,承载这些工具和行为的空间便不仅仅用于信息的记录和传递了,而是更多的为信息的产生提供相应的场所,更多地用于计算和书写的活动,更多的个人思考研究与活动。
此时,人与空间是分离、彼此独立性存在的:早期办公室的出现为这些新职业与行为建立了非正式、无组织的、随意简易的工作空间。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办公家具首次正式的出现在办公空间中,以stationary + chair的桌椅组合形式,第一次成为了办公空间场所的中心。人终于开始习惯坐下来工作了,但在这一阶段,办公仍然只是一种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阶段性行为,除了在规定的时间内,人们并不愿意固定的呆在室内工作。
Office 3.0版
信息的创造与抽象:被迫接受封闭空间和有限采光
启蒙运动之后,手工业向工业化转变,社会由单纯的商贸向多重职业的增加和转化,教育需求也随之增加。同时生产力的丰富也催生了更多的职业产生变化,对于生产效率提升的关注越来越迫切。这就需要有人不仅能够将信息产生,而且能够关注方法、逻辑与系统的工作,通过将信息抽象化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正是这种信息抽象化的过程,催生了独立的办公空间。
独立空间的产生,很本能的约束了人的思维模式、感知模式和推导模式。办公空间也从2.0阶段的在规定时间内使用的室内空间,转变成了全室内全时间段使用的空间。对于这一转变,人们从被迫接受到逐步适应。这是一个十分痛苦的过程,因为人们不仅要适应这种封闭和有限的采光,同时还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开始长期的坐式办公。从这个时候开始,办公空间的设计由严格的作息来界定,变得有组织有纪律。
Office 4.0版
信息与物质的大规模生产:人就是机器
工业革命爆发之后,商业轰轰烈烈地繁荣起来。人类社会工业化、电气化的深入推进,也对办公空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流水线生产因细致的分工、大量的劳动力和大规模生产而出现。办公空间的的大小、组织方式也因为流水线的产生而改变。工厂因为管理的需要,出现了管理空间、辅助管理空间、生产空间等层级与组织方式,信息的组织构架与层级也随之出现。办公空间成为了信息与物质大规模生产的场所,也形成了两种办公模式。
第一种模式,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都把它所看作是“生产车间”的延伸,他们鼓励工业革命的精神,号召人要像机器一样工作。这种人与机器的合作模式,也成为沿用至今的办公模式,只是人对于机器的掌控力越来越大,而机器本身的产能越来越高。;第二种模式叫做静态空间,是由女性打字员建立的静态坐立办公模式。女打字员可谓是白领的雏形,她们被要求每小时打出规定的字数,机械而重复的劳作,让人完全失去自由。
Office 4.0的阶段对于当下办公空间形态的影响至关重要。究其原因,是因为在这个阶段办公空间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物种——机器。在后续的发展中,你会看到机器的地位越来越高,逐渐变成了这种空间类型的主角,以致今天甚至形成了“铁打的机器、流水的员工”的局面。
Office 5.0版
信息的集中存储与调用重组:打破隔间的边界
工业革命大浪潮之后,办公空间逐步成为了信息的“集中汇聚”场所:在一张典型的办公桌上,会放有打字机、文件柜、打卡机等各种类型的信息处理器。集中的办公空间与办公桌椅的搭配,成为了大量信息被整理、存档、重组、调用的物理载体。
如果我们将这一时期看做是信息的集中系统,那么你就很容易理解当下办公空间中的两个关键要素:基本办公单元(纵向的信息系统) + 开敞式布局(横向的信息系统)。基本单元就是信息处理的一个最小节点,在这个节点中会存在各类信息处理的工具与媒介,例如文件柜、电话、卡片目录、打字机、打卡机等,这就定义了20世纪初的办公基本单元,而基本单元的组合便形成了办公空间。整个办公空间形成了以梳理、整合(Index)为主要目的的纵向信息系统。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仅需要纵向的整理和存储,也需要横向的调用和重组,所以协同工作的模式逐步出现并开始体现出更高的效率。基本的办公单元在随后又被打破,形成大开间的开敞办公,在此信息系统更多的进行横向的传递,并出现了一大批如美国纽约的布隆伯格大楼这样在世界办公设计史上的开敞办公经典之作。
向可见的未来提八个问题
回溯办公空间的演进,可以发现它一直由信息的生产传递模式以及信息类型的变革驱动,而其终极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基于这个逻辑、基于信息再次革命的背景环境,我们不禁要思考,面对更加庞大和智能的信息综合体,我们对办公空间设计的答案还会和五十年前一样吗?于是,我们提出了八个可能的假设与问题,与大家一起畅想可见的未来,办公空间设计将走向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