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是侨商回国的开篇之作,也是零壹城市一直以来持续关注与探究的高密度城市与教学空间设计问题的典型实践之一。项目位于浙江省义乌市主城区,是杭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的分校,共有48个班的小学与24个班的初中。 走进义乌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整体设计所呈现出的是一个富有亲切感,充满童趣和探索欲望的校园,以孩子的视角为出发点,引入“走读式”、“社区式”和“社会式”的教学环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也是一个兼备义乌本土根基和国际化视野的舒适校园。
整个校园场地是一个呈45度朝向的矩形,建筑密度达到1.4,远超0.8的平均标准。在如此高密度环境下合理的规划校园空间,同时又满足校园亲切舒适的尺度成为了规划的核心问题。
公共教学用房以及校园公共空间铺开布置在首层,以使校园公共活动更多的在首层发生;教学楼、宿舍和风雨操场等建筑体量布置在二层及以上,以保证良好的日照、采光和通风。这样的布置的策略是将大量同质化的教学单元集中布置,将节约下来的土地空间留给公共教学单元和公共空间,这也与新世纪外国语学校的小外交官教学体系高度契合。
设计在教室与地面集中活动场地之间创造了中间层级的活动场地,让课间短暂的时间也能让学生充分玩耍。把教学楼和宿舍楼局部的体块掏空形成半开放的活动空间,将掏空与开洞这种二维的建筑元素增加了一维,表面上看是把原有的实体空间减少了一部分,实则掏空的部分成为了学生课外活动、接触自然的场所,增加了整体空间的丰富程度,反而达到了100-1=101的效果。并且,活动空间被设计为统一的明黄色,配合午间阳光的光影效果,为校园增添活力的同时增强辨识度与归属感,促进学生们的沟通交流。
学校的老师们认可并且提倡教育不仅仅局限在教室空间内,走道、操场等都可以成为学习的空间,这个范围甚至可以扩大到城市中的街道、巷弄、院子、广场、公园等。
校园首层的建筑形态以当地江南水乡的坡屋顶建筑为原型进行排列组合,并置入了“街道”、“巷弄”、“院子”、“口袋公园”等有趣友好的场所,强化校园的“社区感”,“大街小巷”之间互相连通,并连接着一个个小而美、小而亲的场所,为孩子们带来“浸润式”的教学空间体验,引发孩子们互动玩耍、学习交流的热情,让孩子们通过融入社区去自我学习和成长。
校园首层裙房的折面屋顶铺满了小青瓦,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材料之一。从上层建筑向外眺望就可以看到,瓦片不仅起到建筑屋面保温防水的作用,还为整个校园带来了一份优雅和淡然。校园内的场地东北侧和西南侧的标高有着3-4米的高差,屋顶的折面巧妙的结合了地形,在高差最明显的地方屋顶与地面相连,使人能够直接漫步到裙房的屋顶,感受到层层叠叠的瓦片所带来的时间沉淀后的痕迹和感染力。材料和形式上的创新设计和面向未来的处理手法却能够将人带入到本土化的传统空间体验。